3D人脸模型月销量上千单 谁在打印谁在帮打
“我说过,网上做的微缩人脸,是不可能通过识别的,想用3D打印出来更真实的硅胶人脸,需投入的成本起码在八千元以上。”至于电视新闻中专家用于测试人脸识别系统的面具,网传“民科”视频使用的硅胶人脸,他认为规格应该在15000元左右。 因此,他相信很少有普通人会为了很低的人脸识别成功率,去盗取用户手机信息或“闯关”成功率更低的刷脸支付,毕竟这要投入不菲的成本,打印、制作这样一款硅胶人脸面具要上万元,“除非要盗取很大的资金,不然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 一位曾在深圳某科技企业从事人脸识别采集终端研发工作的资深人士也告诉懂懂笔记,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未来3D打印的人脸模型通过部分人脸识别设备并不稀奇,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硅胶人脸会轻易突破手机、支付应用的安全防线。 “成本是一方面,目前手机、支付设备的安全门槛也在提高,即便是一台千元机,人脸识别系统也不像以前那么傻,也会通过识别当前环境光线在人脸上的不同变化,以及用户的脸部动作,判定是否为真人。” 至于刷脸支付,相关设备内的算法也有更严苛的要求,甚至会采取辅助验证的方式确保安全。例如在便利店扫脸,首次使用会弹出相应的提示,要求用户输入手机号码或验证码,手机扫脸支付也会先验证是否为用户常用的设备。 上述人士强调,商超的自动结算设备甚至会采用更高级的3D光结构,以准确采集用户的脸部轮廓,大大地降低“面具”蒙混过关的几率,“当然说完全杜绝那太绝对了,但基本上是妥当的,更何况刷脸支付有限额,也能确保资金安全。” 至于未来的技术发展,他也提出了新的担忧: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人脸采集设备以及算法都会更加先进,设备终端可采集到的的人脸数据也会更加详细,“最关键的是一旦企业的用户数据发生泄露,或是企业内部出现“内鬼”,所造成的后果才是真正不堪设想的。” 【结束语】 可以说,科技的发展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当高端3D打印硅胶人脸具备一定几率通过识别系统的苗头出现,就意味着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必须严控安全关,除了优化人脸识别的算法,升级采集设备的水平,更要在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上面下真功夫。 也只有这样,用户才能安心地刷脸、晒自拍、发朋友圈,毕竟这种行为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 (编辑:沈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 罗永浩对一加8 Pro表示佩服:120Hz刷新率真牛 磨砂后盖效果
- 索尼PS4出货量已达1.06亿台 售出11.5亿个PS4游戏
- 中国联通推动“5G终端泛在化” 全面开启5G模组招募
- 华为Watch GT2e评测:轻松开启年轻人一手掌控的百变运动潮酷
- 微软Surface Go 2渲染图曝光:窄边框设计 屏幕更大
- 拥抱5G毫米波时代,GSMA发布《5G毫米波技术白皮书》
- 今年每部智能机平均配3.5个镜头 多摄镜头组件出货将达50亿
- 日本年内最大IPO:软银手机公司获准上市拟募210亿美元
- Realme X3 SuperZoom细节曝光:后置1亿像素相机 支持高倍变
- 高通发布骁龙865 Plus:性能提升10% 联想和华硕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