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杨浩涌 | 深氪
徐新说杨浩涌是“白马”,姚劲波是“野狼”,是个传神的比喻。杨浩涌学计算机的,中科大硕士,耶鲁深造,曾在Juniper的核心开发组做软件研发。他在赶集时,也更愿意抠产品。“我在产品上花的精力多。每天就关注用户发帖不方便怎么办,找不到相应的分类怎么办,很单纯。”杨浩涌曾说。 杨浩涌不适应鸡血、地推那一套,这被认为是赶集落于下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名赶集前员工曾说,在早期,杨浩涌甚至连销售的会议都不愿意参加。被从赶集挖到58的陈小华曾说,杨浩涌“那时候他很害羞的,在电梯里遇到员工有时他都不好意思,都当做没看见的。”而姚劲波情商高。在58赶集做管理层融合团建,大家一起打垒球时,赶集员工跑了一垒,姚劲波就热情地夸她“真棒”,“来,把我的幸运手套给你。” 2015年底,杨浩涌辞去58赶集联席CEO时,连着几天在酒吧大家聚会,算是告别。很多人都很感慨,10年了,要翻篇了。但杨浩涌就坐在那里默默玩拼图。他不太表达感情,说话也不太有起伏,在瓜子,他还是不怎么跟大家聊爱好、生活,开玩笑也“很干的”。 当然,杨浩涌确有进步。这一次,他招来了前阿里首席人才官邓康明管组织建设,阿里负责销售铁军的雷雁群管销售。至于杨浩涌自己,他发现跟大区总喝酒有利于了解前线,就让同事给自己每个月安排一场。“你还是能看出来他其实不太擅长酒桌那套,”陈艳艳说,一次大家劝酒,让他喝“白的”,杨浩涌也拿起一杯一口干了,“他尽力了”。 而跟张小沛聊起用数据驱动业务、改造行业,杨浩涌“眼睛里面会发光”的。 自囤车和AI定价以来,瓜子每个月花在囤货的资金,现在已经上涨到几十亿元。而且,还摔过两次很贵的跟头。 一次是去年11月,算法定价刚刚开始做,收上来几百台车,因为采集的数据不够多、颗粒不够细,把价格定高了。评估师看过之后说:“瞎扯,怎么报这个价?亏死。” 这批车最后只能降价出售,斩仓2000多万。前线有个大区总还掉了眼泪。“这打得我们太痛了。”张小沛说。但杨浩涌说,这就像较小孩学走路,一定会进步的,“我不焦虑”。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因为一个理科男对数据和算法的信仰。“他创过业,生死堆里走过。他经常说,就这么定了,试一试吧,不试也不知道结果。我就更谨慎,我会算啊、算啊。”张小沛说。 更惨痛的经历还在后面。今年6月,杨浩涌发现,瓜子收上来的车大部分车半个月就可以售出,但有些车却半年无人过问。他称呼它们为“僵尸”车,前线比他更幽默一些,称之为“镇店之宝”。 “镇店之宝”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台,占用近1个亿资金,而且每天都在贬值。去问前线的销售,他们总说,“再给我点时间,我肯定能卖掉。”但这个月卖了100多台,下个月又清点出来100多台。最后就变成了似乎永远都消灭不掉的“僵尸车队”。 “4000万,1个半月之内,我不想看到这些车了。”杨浩涌告诉仓管的团队。最后这批车降价几千万,有的甚至半价卖掉了。张小沛说杨浩涌在大决定上,是敢于“扣扳机”的人。 这件事之后,杨浩涌对内明确了一条底线:一辆车收进来,45天之内必须处理掉。“就跟蛋糕店,晚上8点钟一定要把(货)清掉(一样)。你不清掉,备货就没概念。”杨浩涌说。 但是AI算法定价这个事没有停。 再次舍命狂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