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滴滴组织架构调整的背后逻辑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2017年《地方网约车和顺风车政策专题研究报告》披露,全国184个城市中有70个城市没有上位法依据,,擅自增设或者变相设定罚款、收回经营权、暂停新增注册、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今年4月,安徽省芜湖市率先推进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融合,引起各方关注。新修订的政策放松了对网约车相比巡游出租车更高的“轴距、排量”等规格限制,还准备在普通出租车上引入网约车的服务评价机制。 然而,芜湖等地对网约车的“松绑”还只是个别现象。在更多地方,出租车行业还是和网约车之间有较大摩擦,实际上说明了传统出租车有强烈的升级改造的需求。 拥有技术实力的网约车平台,应该帮助出租车和网约车获取同等的从业条件,在一个池子里公平的竞争,将运力供给保持在一个合理,但不过剩的水平。这样才能促进新旧司机群体更和谐地共存。 由滴滴CTO 负责的出租车产品再开发是为了解决“近忧”,而智慧交通事业部的无人驾驶、共享汽车等研究,是根本性地解决“远虑”,既能釜底抽薪地消除司乘矛盾、缓解运力不足,又不至于和大城市的管理方向冲突。所以出租车业务和智慧交通,对滴滴的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 经过这次架构调整,新成立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及车主服务公司,负责公司主要业务的运营;独立的、全局性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体验发展平台,同时作用于平台和车服两公司的日常运作,由此形成“运营、安全、体验”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稳态。 新的组织架构间是合作且制衡的,是希望从底层的组织逻辑上,避免公司再次走上单独以KPI为导向的道路。 本次架构调整的每个具体变动,都是为了上述总目标而服务的。不过,滴滴能否快速实现与社会、公众和谐共处的目标,不仅要看内部条线能否理顺,更要看之后的具体行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沈阳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